今年以来,夷陵法院立足审判职能,扎实推进“执破融合”机制改革,将执行程序的强制功能与破产程序的清算、重整功能有机结合,为加强“僵尸企业”退出、化解过剩产能,促进市场出清,优化资源配置提供有力司法服务和保障。近日,该院相关负责人介绍了相关做法和经验。
程序融合:机制改革打通“梗堵点”
“走破产程序,就可以实现受偿顺序优先,真是方便!”今年1月2日,何某在法院咨询后高兴地说。
何某一直在湖北某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上班,因公司经营不善,已拖欠胡某工资一年之久,何某无奈之下申请了劳动仲裁,但湖北某材料科技公司一直未支付工资,像何某这样情况的还有69人。夷陵法院立案庭收到何某申请强制执行的材料后,查询到该公司在法院已有多个案件执行未了,目前也无可供执行的财产,明显缺乏清偿能力,建议何某走破产程序,并告知何某,在破产程序中职工债权优先于普通债权,实现债权可能性更大,后来何某及其他69人共同向法院提交了申请该公司破产的材料。
今年初,夷陵法院自开展“执破融合”机制改革以来,先后出台《关于开展执破融合改革工作的实施方案》、《关于联合开展企业破产信息核查“一件事”实施方案》等,建立“立审执破”一体化新格局,由立案、审判、执行各部门分工协作、同向发力,引导债权人启动破产程序,推动“僵尸企业”有序退出。
为防止无清偿能力的企业案件继续进入审判、执行程序,空耗司法资源,夷陵法院“立审执破”部门联动,在诉前审查、案件审理、申请执行以及执行过程中,积极引导具备破产条件的涉案企业进入破产程序,一揽子解决涉案公司企业债权债务问题。
另外,夷陵法院发挥执行程序的财产处置前移效能,处置流程与破产案件畅通衔接,财产变现后在破产程序中统一分配,大大缩短传统破产案件中资产变现时间,为破产案件办理提供极大便利,实现执破机制互融互促、优势互补。
能效融合:府院联动提供精准服务
今年10月中旬,宜昌某矿业有限公司以1.3亿元成功竞买宜昌某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破产财产。截至目前,1.3亿元已经全部支付完毕,“盘活”三峡文化村项目指日可待。新引进企业计划投资8亿元,打造宜昌旅游城市新名片。
在宜昌某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破产清算案中,夷陵法院坚持内通外联、府院联动,由小溪塔街道派人配合管理人共同推进投资招募工作,引进审计单位和评估单位开展资产审核、评估工作,合力解决资产处置问题,并借助阿里拍卖平台发布破产财产项目公开竞价。
夷陵法院相关负责人介绍,因闲置资产涉法涉诉等问题,拍卖执行往往需要漫长的司法过程,对地区经济发展造成一定损失,为高效盘活闲置资产,夷陵法院深化“府院联动 执破融合”机制,成立工作专班,一方面将处置资产更好的向社会公开、吸引意向企业;另一方面针对有投资意向的市场主体所关注的不良资产进行案件筛查,对符合“执破融合”处置条件的项目定向发力,精准服务。
信息融合:打造平台提供“加速度”
“仅需几秒钟,鼠标点击几下,需要查询的企业信息全部调取成功!”10月21日,在办理案件中,夷陵法院执行局副局长廖蒙在办公室电脑上进行操作。
为发挥数据要素的“乘数效应”,夷陵法院依托湖北数字法院、全国企业破产重整案件信息平台、全国法院执行系统平台和企业信息查询平台,搭建本院执破融合案件工作平台,高效连接所有“执破融合”案件相关部门,立案庭、民事审判庭、执行局打破传统信息隔阂,实现一网即时协作,整体效率显著提升。
夷陵法院还积极对接区大数据管理局等多家部门,将企业破产信息核查“一件事一次办”流程打通,破产管理人只需上传受理破产案件的裁定书等文件,即可通过该平台对破产企业的不动产登记、纳税、社保、医保等信息进行查询。目前,已有多家企业破产管理人登陆该平台,对企业破产信息进行核查。
“以往我们管理人需要拿着文书一家家单位跑,现在通过该系统,直接线上申请,五个工作日之内就能拿到所有信息。”湖北宏箭轻合金材料有限公司管理人王朝阳律师说。
功能融合:信用修复助力企业“重生”
2023年9月,宜昌鸿泰磷化有限公司破产重组。随后,设置了合理的执行期,以便企业恢复经营,偿还债务。但是由于原先该企业背负多重债务,重整新生后仍将背负重整前的信息瑕疵,导致在融资贷款、招标采购、资质认定、行政审批等方面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企业发展举步维艰。
为了帮助企业尽快回归市场,获得更多经营机会,“执破融合”团队根据重整后企业生产经营需求,经过信用修复激励评价打分,认为其符合信用修复条件。
10月21日,团队对其失信名单信息进行屏蔽处理,并出具《信用修复证明书》,将信用修复信息通过“一件事一次办”线上平台审核后推送至夷陵区税务局、金融监管局等27个相关部门,一天之内完成信用修复正向激励。
近日,案件承办法官回访了解到,该企业正在开展安全评估,办理行政许可,加速恢复生产。
夷陵法院相关负责人表示,该院通过强化“执破融合”救治功能,充分利用信用修复激励措施,帮助企业脱困,打通拯救经营主体的“最后一公里”。(夷陵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