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和保障。宜昌市西陵区把基层社会治理作为重要民生工程,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以“情指行”一体化运行机制为牵引,整合多方资源力量,打造社会治理共同体,实行“警格联动、群体联帮、矛盾联调、风险联控”,构建“一体四联”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实现了全区平安稳定。
警格联动 基层基础全面夯实
网格管理详实清晰。充分发挥宜昌网格化服务管理优势,全区按物业小区500户、杂居小区300户划分网格678个,并根据实时情况动态优化调整,全面打通基层治理“毛细血管”。线下充分发挥网格员“铁脚板”优势,对辖区实有人口进行数据采集、分类标识,充分掌握辖区实时情况,做到底数清、情况明;线上网格数据与公安基础数据实时关联比对、数据分析,定期对网格员e通下发核查任务,对各项基础信息反复核实校验。2023年,全区网格员共采集核查数据83648条。
社区警务力量下沉。严格落实“一专两任”(社区民警专职化,党员民警兼任社区副书记、非党员兼任社区副主任)警务模式,积极打造一线综合执法、一警多能、一流社区警务团队,推动警力向一线倾斜,派出所总警力由原来的45%提升至61%,实现社区警务服务力量从“分散化”向“集约化”的转变。全面推进“一居(村)一警(辅)”落实落地,细化社区警务队8项任务边界和10项职责清单,为社区警务工作强基明责、减负提质。
警格对接紧密融合。社区工作者(网格员)和社区民警是常态化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的关键。严格落实好警格对接机制,网格员与社区民警双向派单,互相协助排查化解风险隐患、矛盾纠纷,发现问题“同整治、同化解、同处置”,实现网格管理和社区警务双向赋能。2023年,全区678名网格员与66名社区民警共互派工作清单3849条,警格全面协作,警网深度融合,90%以上的矛盾都能在现场快速化解。
西坝平安守护服务队由民警、社区工作者、平安办工作人员组成,他们身着红马甲穿梭在大街小巷,开展群防群治、治安巡逻工作。
群体联帮 精准服务重点对象
帮教组团,需求全方位解决。针对辖区特殊人员,组建由社区书记任组长,社区民警、网格员参加,主管部门、社会组织、心理咨询师、律师等n支力量根据需要参与的“3 n”关爱小组,个性化帮扶队伍给予特殊人群关怀。针对重点积案,开展“爱心家访多帮一”专项行动,组建由区级领导牵头,常规力量加企业、关联单位负责人、小区业委会负责人等9支力量的专班,探索了一条融合化解、稳控、服务一体的组团帮教路径。
关爱上线,动态全程化跟踪。依托宜昌社会治理一体化平台,全面整合各部门系统平台和信息数据,并与公安数据实时比对、交换共享,对特殊人群逐一建立电子档案。将特殊人群基本信息、工作流程全部在平台录入、线上办理,定期下发上门核查、关照指令,社区网格员和社区民警按平台下发的指令迅速落实并上报,实现人员动态实时更新、管控流程实时可见。2023年,共下发核查指令24451条,关照24402人次。
管控分级,风险全时段掌握。将特殊人群进行细分为7个类别,每个类别明确牵头部门,分类制定服务管理措施,定期研究解决问题。实施风险分级管理。街道平安办联合派出所对特殊人群逐一分析研判、划定风险等级,关爱小组按不同等级上门关照。
矛盾联调 社会稳定源头防范
烦心小事社区及时解决。发挥社区民警进社区“两委”班子优势,社区民警每周参加社区风险研判,全面掌握社情民意。针对居民群众身边的烦心小事,将民警“懂法、讲政策、会调解”的专业化优势与网格员“人熟、地熟、情况熟”的本土化优势结合起来,贯穿共同缔造理念,通过关心群众、组织群众、依靠群众解决群众自己的事情,助力非警务类警情在网格中“悄然化解”,实现了矛盾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2023年,在社区共调解成功矛盾纠纷2162件。
复杂纷争街道协调处置。常态模式下,建立信息互推机制,针对摸排上报到街道的复杂纷争和辖区警情,街道平安办、派出所、司法所信息互通、协同研判,明确配合单位后直接推送到相关行业部门协同处置。应急模式下,探索“部门牵头、街道为主、公安保障、三方同行”一体化联动处置机制,三方力量迅速集结、合成作战,共同参与矛盾爆发后的现场处置、研判化解各个环节,实现“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
重大矛盾区级统筹化解。充分发挥区社会治理综合服务中心统筹协调、督办调度功能,按照“4 3 n”人员进驻模式,实现政法委、信访局、司法局、妇联等4个部门整体入驻,法院、公安、人社等3个部门分别安排法官、警察、专干常驻,n个职能部门按需随时进驻。并入驻有影响力的邻里法务会客厅和清源社工心理服务社会组织,招募10余名调解经验丰富的志愿者常驻中心工作,为重大矛盾纠纷化解增添势能、构筑优势。自2023年以来,区级中心共调解成功诉前案件1027件。
葛洲坝街道坚持“预防为先、关口前移”推动禁毒宣传教育工作,打造街道禁毒新媒体矩阵,举办禁毒宣传进万家、进校园等系列活动,全面提升居民识毒、防毒、拒毒意识。
风险联控 任链条双线闭环
高位研判,一体调度。区委、区政府动员全区力量,形成矛盾发现、调处保障链条,全区党员干部全员上阵、逐案包保,区委书记坚持每日调度辖区社会治安和公众诉求动态,区“四大家”联席会坚持每周六专题调度研判并排名通报区级领导包案化解工作,2023年化解了信访“骨头案”53件。坚持平安稳定工作一体化调度研判,固化每周四平安办、公安联席调度研判机制,横向覆盖职能部门、纵向直达街道社区、合成联动公安局所,在研判调度中对“不放心的人、不托底的事”逐一确定防范措施,并形成交办单明责,推动形成“涉稳信息全面共享、集中指挥扁平调度、捆绑作战同频共振”实战化模式,2023年来,平安办、公安分局一体化调度53次。
双线交办,联动处置。公安分局聚合内部和外部、网上和网下、人力和技术等各类情报资源,24小时全程动态精准掌握各类情报,实现信息全要素汇聚、风险全维度感知。2023年以来,全领域、全链条采集、研判各类情报信息9428条,流转下发情报线索6299条。建立双线交办制度,各类风险隐患经公安分局研判后,实时上报区委平安办,区委平安办和公安分局分别同时交办街道平安办和派出所,双方联动协作、责任共担,实现风险隐患高效处置。2023年来区级共下发交办单143次。
联合督导,追责问效。建立“区域一体”督导问效机制,组织区委平安办人员和驻中心民警组建常态化联合督导专班,聚焦社区民警和网格员入户走访、交办事项落实、特殊人群服务管理、重大矛盾纠纷化解等方面,专项工作及时督、重点工作每月督,督导情况在全区通报并纳入平安建设考核,推动责任全面压实。2023年来,共下发专项工作通报9次、平安稳定工作月通报11次,运用第一种形态谈话19人次。(西陵区委政法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