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方协力,升级连接村民家的最后“一米”;村企合作,让古老茶树重焕生机;能人出力,帮村民卖出优质土特产品。
村庄越来越美,产业越来越好,村民的生活更有盼头了。共同缔造助力乡村振兴。8月中旬,记者走进宜昌市司法局乡村振兴工作联系点——五峰土族家族自治县五峰镇楠木河村,亲身体验这个“挂”在山腰上的偏僻农村正在发生的喜人变化。
致富路“众筹”建设
要想富,先修路。
8月16日,记者随乡村振兴工作队员驱车进入楠木河村山路时,一边对蜿蜒曲折的程度感到惊叹,一边又庆幸于路面的平整、严实。
入户走访
“除了前几年完成村级主公路改造,今年来,多户村民的入户公路通过共同缔造方式完成了硬化。”宜昌市司法局驻村干部涂新洪说。
话音未落,车辆驶向村口附近村民覃恒的家。近百米长的入户公路,汽车可以平稳开到门前的稻场。
“今年6月刚刚建好的,多年来的梦想实现了。”覃恒说,家里有二十多亩茶园,过去春茶采摘季节,需要将采摘好的茶叶打包后送到茶厂,一个来回半天时间就没有了。山路颠簸难行,真的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难走不说,还不安全。而在入户路硬化后,茶厂的老板更愿意开车上门收购,省时省力,每年家里增收不少,出行也更加方便快捷,安全性和舒适度大大提升了。
“完全采用众筹的方式。”涂新洪介绍,入户道路硬化都是由农户共同商议、自主决定、自愿筹资,投工投劳进行建设。经验收合格,再由村里争取、帮扶单位提供修路专项资金进行“以奖代补”。通过这种方式,既能发挥农户的主体作用,又能减轻硬化道路的压力。
今年来,该村已经有17户村民通过这种方式,完成1600米入户道路硬化。而近年来,在上级部门政策、资金支持下,楠木河村先后硬化路面58千米、路面整修26千米,实施道路水毁工程48项,累计资金投入高达3400余万元。楠木河村一改往日的落后形象,从“泥巴村”摇身一变成为路面整洁、环境宜人的美丽村庄。
古茶树焕发生机
“瞧,这就是我们村里发现的最老古茶树,经华中农业大学鉴定,已有500年树龄。”16日中午时分,随着村党支部书记伍学林的一路指引,在一处陡峭山坡,一株郁郁葱葱、长势喜人的古茶树静卧在山林之间。
楠木河村一带曾是“万里古茶道”上的重要节点,具有悠久的种茶历史和传统,全村茶园面积超过5000亩。近年来,专家普查发现,村里仅120年以上树龄的古茶树就有6000多株。然而,由于村里很多人都进了城,“谁来种茶、谁来采茶”成为一个困局,10%以上的茶园面临撂荒窘境。
如何破解“茶园之困”,让古老的茶树焕发新生机?
伍学林介绍,在驻村工作队支持下,村里开始对茶产业“大动干戈”:
由党支部领办企业作为服务主体,组建茶产业社会化服务队,发动村里的劳动力积极参与。楠木河村从山下到山顶,海拔自400米至2000米不等,1000多米的高差天然形成了15天左右的采茶时间差,这也给了社会化服务队相对充裕的采摘时间。“早摘三天是个宝,迟摘三天不如草。”村里依托“茶园服务”微信小程序,为茶农提供“一键叫工”服务,随时赶上最好的春茶价格。同时,帮扶单位还大力开展消费帮扶活动,累计采购春茶十余万元,以切实行动助力强村富民。
在以宜昌市司法局为首的三家帮扶单位协调支持下,楠木河村对古树茶进行保护性开发,依托特有的古树茶资源及环境优势,建成1200亩包含采茶便道、运茶步道、收购平台、展示牌等基础设施的大型古树茶基地。此外,帮扶单位还累计提供资金四十余万元,对古树茶加工车间进行提档升级,优化古树茶加工制作流程,提升古树茶品质。从2023年开始,村里将1200亩古野茶基地租赁给湖北归和茶业有限公司经营,成果喜人,古树茶的一等品可以卖到3000元一斤,把“绿叶子”变成了“金叶子”,村里的古树茶园彻底盘活了!
茶叶加工厂
“为了保护这些古茶树,茶园还实行了逐年轮休。”伍学林说,茶园进行分批管理,采一年休一年,既能保护古茶树,也能保障古树茶的良好口感。
发展古树茶产业,每年可增加集体收入30000元左右;通过劳务雇佣、土地承租及产业带动,也可带动周边100余户村民稳定增收,平均每年每户增收约2000元。老百姓的腰包鼓起来了,村集体的收入也更多了。
土特产飞出大山
“这些干洋芋片、洋芋粉都是村民自己制作的,纯天然、无污染,大家赶紧下单哦。”8月16日下午,在楠木河村村委会大门前的凉亭里,一场助农直播正在举行。
直播现场
在主播何长容的互动下,直播间内信息不断滚动着,气氛也越发热烈,来自广州、云南、上海、重庆、深圳的网友纷纷下单,成交量逐步上升。
楠木河村位于大山深处,村里的年轻人大都外出务工,只留下老年人在家种地。进入7月以来,家家户户开始制作土豆片、干土豆和土豆粉等具有当地特色的农产品,可村里离镇上有半个多小时的车程 ,老年人要将土特产运出去售卖太困难。
在驻村工作队入户走访时,不少群众将这个问题提了出来。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村“两委”及驻村工作队及时召开屋场会,集思广益、共同商议,最终决定开通线上销售,帮村民增收。
可是,线上电商销售去哪里找主播呢?正当大家为此犯愁时,楠木河村妇联主席覃彩兰推荐了自己的弟媳何长容。
何长容今年34岁,是五峰人,几年前嫁到楠木河村。今年4月,何长容和好友曾春林开始做抖音,在“小何弯弯”抖音号上发布了一些乡村生活和制作五峰特色食品的视频 ,吸引了三四千粉丝围观点赞。
接到村委会邀请,何长容满口答应下来,愿意用自己的抖音号无偿为村民们直播带货。
群众的难题得到了解决,驻村工作队趁着入户走访,对直播计划进行大力宣传,号召村民加紧制作土特产,趁此机会进行售卖。直播时,工作队队员们又帮助村民,进行财务核算统计,确保村民当天卖,当天能结账。眼看着以往卖不出去的干土豆片变成了真金白银,老百姓们个个都喜笑颜开。
自7月底以来,何长容已经开展十余场助农直播,为当地百余户村民义务售卖各种特色农产品5万多元,用爱心助力当地村民增产增收。
“在帮扶单位帮助建设的党群服务中心和古树茶亭进行直播,干净明亮整洁的环境吸引了更多人观看,起到了良好效果。”楠木河村党支部书记伍学林表示,在各方支持下,何长容利用自身所长为村民义务带货,不仅奉献了爱心,为村民增产增收,更实现了能人助力乡村振兴的目标。
【相关链接】2021年以来,宜昌市司法局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部署。2021年,楠木河村集体收入为13.25万元,2023年村集体收入达到21.38万元,增幅高达61.36%。2021年楠木河村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10562.34元,2023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4192.36元,增幅为34.37%,楠木河村治理水平等也稳步提升,联系帮扶工作成效明显。(宜昌市司法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