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考察长江、视察湖北,首站到宜昌,强调“应该走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子”。
近年来,宜昌公安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充分运用系统观念、法治思维,纵深推进“昆仑”“平安长江”等专项行动,依法严厉打击涉江违法犯罪,为加快建设“山水辉映、蓝绿交织、人城相融”的长江大保护典范城市保驾护航。2023年以来,全市侦破环境、森林资源犯罪案件分别同比上升22%、28%,两项工作综合质效均获全省第一。
改革破局,打造护江利刃
八百里清江,勾勒出长阳土家族自治县的山水画卷,作为长江中游的重要支流,这里是众多珍惜鱼类赖以生存的宝地。丰富的鱼类资源也引来不法分子铤而走险、捕捞获利。
“宜昌城区某菜市场内,有人贩卖清江野生鱼!”今年6月,宜昌市公安局食药环森支队在对一起非法捕捞案件深挖彻查中,发现案件线索。
伍家派出所“食药环森专干”杨喆接到核查指令,迅速开展实地走访,围绕野生鱼来源、运输渠道、交易信息等开展线索摸排。一个以邓某、王某某为首,在清江流域从事非法捕捞、贩卖、销售野生鱼类的犯罪团伙浮出水面。市县两级公安机关合成指挥、一体作战,抓获犯罪嫌疑人9名,查证涉案价值80余万元。
“类似的集群战役,已成为打击环境、森林资源类犯罪的有效手段。战役的发起、效率的提升,离不开专业力量的保障、基础信息的支撑。”食药环森支队副支队长孙途辉说。
宜昌市公安局以“大部门大警种制”改革为契机,组建食药环森支队,专司生态环境、食品药品和森林资源保护领域刑事执法工作,并在全市113个公安派出所探索建立“食药环森专干”机制,发挥派出所食药环森专干在日常巡防、线索摸排、案件协办中的基础性作用。
机制的革新,助推全链条打击质效大幅提升,2023年以来,宜昌公安打处环境、森林资源类犯罪人数分别同比上升16%、33%。
部门协同,一体合成作战
生态环境治理是一项系统工程,“九龙治水”、各吹个调,很容易顾此失彼、事倍功半。
“打击生态环境违法犯罪,守护长江生态安全涉及到数十个行政职能部门的职责任务,只有整合力量,推动系统治理,才能实现治理效率最大化。”食药环森支队环境资源犯罪侦查大队副大队长胡迪说。
宜昌公安不断加强与行政管理部门间的执法衔接配合,推动建立了与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农业农村、市场监管等部门间的警务协作、联合执法、联席会议等机制,通过定期会商研判、案件提前介入、信息资源共享等措施,推动行刑衔接走深走实。除此之外,宜昌公安还深入推进与检、法部门协作,不断提升治理水平。
“通过多部门联合执法,不仅拓展了信息来源,在人才互补、装备互补的优势下,破案效率也得到了大幅提升。”胡迪说。会同相关行政部门,每月开展联合巡查,已成为胡迪所在大队的固定工作安排。
今年5月,在一次联合巡查中,工作人员发现宜都市某机械公司擅自排放工业废水,危及长江水质。经两部门沟通协调,一个由公安、生态环境等部门组成的工作专班赶赴现场,通过实地走访、取样分析、检验鉴定,很快固定证据,6名犯罪嫌疑人被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
联勤联动、一体作战,带来的是治理成效的凸显。公开资料显示,宜昌全市34个省控及以上断面水质优良率稳达100%。
三级防控,拧紧责任链条
“垃圾不落地、污水不入湖、农药不上堤、树木不砍伐……”7月16日,一场别开生面的村居屋场会将金山村40余户村民聚在一起,仙女派出所生态警长刘正新以“守护金湖湿地、共建美好家园”为题,现场为村民讲了一堂生动的法制教育课。
枝江金湖与长江互连互通,是鄂西地区最大的天然湖泊,保护金湖湿地生态安全,成了仙女派出所的肩头重任。类似的普法宣讲,每半月就会在金湖国家湿地公园周边乡村上演。定期集中宣讲,驻村辅警上门宣传,让守护生态环境成了群众共识,有了群众力量。
枝江金湖的管理模式,是宜昌公安纵深推进生态环境治理的一个缩影。今年4月,宜昌市公安局正式在市、县、乡镇(街办)设置三级生态警长,其中,市公安局局长担任生态总警长,市公安局其他党委班子成员担任生态副总警长,为一级警长;各县、市、区公安(分)局局长担任二级警长;各公安派出所所长担任三级警长。三级生态警长定期会商研判,相关工作成果被纳入督导检查、综合考评内容,形成了上下联动,一体运行的工作格局。
有了新身份的刘正新对守护长江生态充满了信心。如今的金湖湿地,湖面波光粼粼,鱼群嬉戏,水鸟翻飞,荷花睡莲竞相绽放,迎来游客驻足围观。(平安宜昌)